你有做行銷,不等於你有在做品牌行銷

數位時代,各種平台工具的出現,還有行銷生態圈的綿密,都讓做行銷變的比以前
更容易⋯所以很多人常誤以為自己有在經營社群、有在做電商、有投廣告、有做
SEO與官網,然後就是…有在做品牌行銷了?!

 

「有做行銷」不等於「有做品牌行銷」!

 

首先,品牌行銷要拆解成「品牌」和「行銷」很多人把行銷和品牌行銷搞混了⋯
先談行銷,什麼是行銷?管理大師Peter druker說:精準的行銷會讓銷售變得多餘
!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行銷是當你精確滿足某個需求時
,一定要做的事,而當你做對時,就不太需要銷售

 

而我在課程常說,

行銷就是一句話:「找對人」「說對話」然後「做對事」

 

找對人:

定義目標客群,很多人做行銷,其實根本沒找對人,往往只有自己腦補,就開始寫Persona畫目標客群輪廓,那你怎麼確認這群你想像的目標客群是對的人?做行銷是很科學的,你必須透過數據與設定目標來驗證你的目標客群是否正確,舉例來說:你是Android的第一品牌,你出了新手機想搶攻IOS的目標客群,最快達成業績,所以你的目標客群是iPhone所有使用者嗎?

 

不是的,這是你的目標市場,也是你的最大潛力,可是這個目標市場中還有很多種客群,你要進行再區分與精準鎖定:你可能透過時間與行為區分:近半年有想換手機的,以及有考慮過Android的人,再來你可能會透過年齡來區分,Z世代、千禧世代、X世代,此時,你必須做優先排序,最後你透過數據與消費者訪查

你的目標客群設定可能是:iPhone使用者中,近半年有想換手機,且對iPhone不滿想考慮Android手機的千禧世代客群

 

此時你的目標客群才是真正精準的!你也才能真正有效達成你的目標!

不然你針對那群沒想換機,也沒想換到Android的族群,不斷對他們行銷與溝通,也是沒效的!這就是找對人的重要性,當你找對人,你才能針對目標客群,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與痛點是什麼,才能針對他們的需求與情境,說對話!

 

說對話:

當你有精準的目標客群後,你還要深挖目標客群的需求與痛點,你才可以針對這些需求與痛點,塑造對他們明確有感的情境,然後再針對這樣的情境做行銷,去傳達你產品的利益點Benefit。

 

例如:沿用上述的例子,你針對那群近半年有想換機,也想換到Android的千禧世代iPhone使用者做深度訪談,發現他們對於比5自拍特別有感,或是可以隨時自拍網美長腿照不求人、自主紀錄運動投球瞬間,你發現這是對目標客群的有感情境,就能針對這個情境進行精準的行銷溝通!

不斷透過各種情境加強他們對這隻手機的需求,這裡的重點是「情境」以及對客戶「真正有感的利益點」,而不是只說規格(例如:千萬畫素前鏡頭、百倍變焦、可摺各種角度),只說規格,目標客群是不會有感的!

 

做對事:

了解你的品牌漏斗的痛點,針對品牌漏斗流失最多的痛點進行補足,例如:你發現你的品牌的痛點流失最多的是考慮度,你應該深入去瞭解,為何目標客群在『考慮度』這個環節大幅流失,找到原因後,進行調整。

我們沿用上述手機的例子繼續說明,你發現目標客群已經有被情境打動了!但是之所以不考慮購買新手機的原因是:擔心換系統的麻煩與資料流失,這是他的疑慮也是關鍵決策點,此時,你應該做的行銷溝通就會是主打『無痛轉機、專人幫助快速轉換』,這樣就能精準行銷與轉換!

 

 

做對事,就是回歸到目標客群的「真正需求」找出目標客群決策的「關鍵觸及點」,在這些關鍵觸及點,給他他想要的、他想聽的,也就是:你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找他,又有哪些行為動機,所以做對事就是:「精準分配行銷資源到各個有效行銷渠道中」!

基本上,做對了上面三件事情『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行銷就夠讓銷售變的更輕鬆,業績增長的飛快了!如果你覺得行銷沒效,那就是上面這三件事,一定有沒做對的地方

 

講完『行銷』,接著我們來講品牌行銷

首先「品牌」是什麼?

沒有品牌的概念,當然就沒有品牌行銷!

 

用白話說品牌,品牌就像是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主張的人!

也就是品牌不單單只是logo而已,品牌會帶給消費者完整的服務體驗流程,而這些體驗與感受往往是一致的,並且會不斷強化這個品牌與客戶之間的連結度,也就是強化心佔率,心佔率就是當你想到某個產品或需求時,你會先想到哪個品牌,先考慮哪個品牌,而品牌的極致,就是讓客戶想要跟這個品牌一直待在一起,甚至以擁有這個品牌為榮(Proud to Own),像是許多人說果粉對Apple是信仰,不管Apple出什麼產品,果粉都會第一時間買單,這就是品牌力的極致表現。

 

完整的品牌會有自己的:

 

品牌願景:

也就是品牌的價值主張,這往往也是創立這個品牌的初心,品牌遠景也是品牌創造、品牌調性、品牌定位與新品策略的出發點。

 

舉例來說:Google的品牌願景是:整合全球訊息,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益。

所以Google以搜尋引擎這個產品出發,然後再開發Gmail、Google地圖、Google雲端,這些服務,都是符合著他們的品牌願景,因此,消費者感受到的,往往是Google大神,萬事找Google,這也是符合他們品牌想傳遞的價值。

 

有了品牌願景這個出發點後,你會開始進行

 

品牌創造:

也就是打造『品牌調性與視覺系統』,包含:品牌色、品牌主色與輔色,色調與給人感覺是否與品牌願景是否相關聯?

 

完整的品牌視覺系統,包含:品牌Slogan、品牌Jingle、品牌延伸製作物,包含店面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社群等等,全部的一切都是在呈現你這個品牌是否給人一致的感受!外商知名品牌在做品牌創造時,往往會做出一本品牌Guidebook,告訴你:什麼顏色可以用,什麼顏色不可以用,logo該放哪,不該放哪,以及相關行銷製作物,品牌色調一致性的搭配是什麼,這樣才能讓這個品牌有完整的體驗流程。

 

你試想:星巴克與Apple的每間門市,裡面的裝潢配色、服務體驗、音樂與氣氛,是否都讓你有一致的感受?

答案:是的,這就是品牌創造的重要性!

 

有了品牌願景與品牌創造的完整體後,才會來到品牌定位,此時,品牌定位就會加入上述的行銷三件事『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因為你的品牌有願景與價值主張,且你有自己的品牌調性,這也代表著:你有要做的目標客群與不做的客群。而這一切從你的品牌願景與品牌創造出發,舉例來說:Apple品牌願景是致力於透過創新的硬體、軟體和服務,帶給客戶最佳的使用者體驗。

 

所以Apple在這個願景下,Apple不會專注在追求CP值與低價的客戶,因為他的品牌價值主張就是『最佳的使用者體驗』,因此,這也延伸到了他的所有產品規劃,讓Apple 使用者可以在不同裝置下,非常直覺且自然地切換與共享。

 

所以『品牌』是很感性的!

就像個令人喜歡或令人嚮往的存在,是個明確具體的人設!因此,做品牌branding:強調的是「情感連結」,以及客戶和這個品牌的互動體驗感受;不是在強調規格、或是比價格,因為客戶買單這個品牌的更多往往是這些感性面的存在,甚至是與這個品牌價值主張的共感,而產生長遠的情感羈絆⋯

 

例如:

果粉買單Apple,更多的原因是認同蘋果的設計很簡約且有美感與質感,能帶給他們時尚甚至優越感。

很多人去星巴客喝咖啡,喝的不是咖啡豆的品質或是專業拉花,而是喝一種在那邊享受的氛圍感

不管是美感、質感、優越感還是氛圍感,全部都在強調「感受」!因為品牌就像一個人,所以經營品牌,更重要的是去強調這些情感連結與價值主張!而願意和這個品牌(人)交往的人要的也是這些『情感連結』,所以自然不容易因為有其他類似產品或低價品出現,就轉而離開⋯這就是「品牌力」!

 

完整的品牌體驗帶給客戶的情感連結就是「品牌溢價力」

也就是除了產品成本外,服務、體驗,品牌的一切帶給客戶的「正面感受」,而讓客戶「願意多付的錢」

 

所以要做品牌行銷前,應該先問問自己,有品牌了嗎?你的品牌有價值主張?有品牌調性?有清晰的品牌定位了嗎?簡單說就是,用三個形容詞形容你的品牌,那會是哪三個形容詞?你的目標客群也會是用一樣的形容詞形容你的品牌嗎?

 

如果你回答得出來,你就能把品牌創造完整建立一套品牌系統與服務流程,讓你的客戶,不管是台灣還是海外市場的客戶,都能感覺到一致,

這才是有品牌。

 

 

當有了上述這些,再結合行銷的三件事「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這才是真正開始在做品牌行銷。

所以,回到品牌行銷= 品牌+行銷!

 

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不容易⋯

如果還沒有品牌,哪來的品牌行銷?

 

做品牌行銷前,你要先有品牌,然後結合行銷:「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更重要的是,你在做品牌以前,你是不是一個有感有主張的人,你想帶給客戶更多情感上的體驗,你想跟客戶有更多的情感連結,這樣才能真正完整你的品牌,建立長遠品牌力。而品牌力會讓一個企業走的更長遠、更有競爭力,長期下來能花更少預算去做到高效轉換,Why? 因為你的鐵粉總是會買單,你的鐵粉總是會推薦!

 

品牌力就是有多少鐵粉愛用,而品牌的好,又有多少鐵粉願意大聲大方跟別人說

(品牌力指標:proud to own)

所以如果看到一個問卷調查,問你:「有多以擁有/使用這個品牌為傲」,這就是在調查品牌力。

 

後記:同學問我,老師你是不是也有用一樣的方式做個人『品牌』呢?

是的,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外商教我的事』IG版型、色調,以及我的個人官網,甚至到我上課簡報的PPT模板,我都是用一致的色調與版型在經營品牌喔

 

lfgb_vstory

我是Vicky,在外商13年多,跨足不同產業,分享那些外商的行銷案例和職涯故事。

只有 WordPress 網站管理員能看到這項錯誤訊息

Error: No feed found.

Please go to the Instagram Feed settings page to create a feed.

購物車
那些外商教我的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