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急性子,從小做任何事情都求快,也因此,畢業後,我對於FMCG有著快節奏和能操作許多變化的行銷工作很感興趣!
■ 我當上行銷人以後:
最痛苦的就是,很認真寫了Proposal ,提案卻總是被老闆退⋯
我曾經為了一個行銷提案,來來回回改了7次,然後也被老闆退了7次!
退到後面,我和同事在中午吃飯都在罵老闆,罵老闆micro managemen,罵老闆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會reject 叫我們重寫⋯
■ 後來,我當上品牌經理後,開始帶人帶團隊後,也必須面對老闆甚至總部的各種質疑聲音,我開始對於品牌行銷、行銷策略和各種提案,有了更廣的全局觀
我開始明白,菜鳥時期的我,為什麼要被逼著做這麼多數據分析、為什麼一份提案會被退這麼多次、為什麼有些事情老闆總說要慢一點⋯
降低風險就是提高勝率
更完整的市場分析可以降低風險,
而降低風險,也代表著成功率的提升了!!
當我離開外商當講師和品牌策略顧問後,我發現很多行銷人和品牌主都跟以前的我一樣,想求快、想追趨勢、想趕快作行銷,可是卻忽略了市場分析的重要性,甚至根本沒做消費者洞察,就打算趕快上線做行銷。
前面雖快,但後面的試錯成本往往很高,要不斷修正,甚至整個打掉重練
實際上,額外付出的時間、心力與資金成本都更高!
隱藏成本試錯成本和管理成本
我曾經在當品牌經理時,有次為了求快、追趨勢,沒做完整的市場分析與財務評估,就聽了通路採購的話,開開心心下單新品,上架新品,開始做行銷,結果,我只開心2個月,後面我為了這個錯誤的新品決策痛苦了一整年⋯⋯
不停在想各種辦法救這個新品,做各種行銷促銷活動,然後業績都沒起色,而當時拍胸脯保證說要吃這麼多貨的通路,則是翻臉不認人,吵著要把我們下架
結果,這個錯誤的新品決策,不只沒幫我們提升多少業績,卻花了更多預算去做各種行銷和促銷活動,導致最後整體P&L很難看,然後整年行銷部和業務部都吵的很兇,供應鏈部門也一直疲於奔命⋯
那時候,我深刻體會「慢一點的重要性」
我在當品牌策略顧問時,更多的時候,是在幫品牌主踩煞車、擋預算,確認行銷目標
行銷是一門科學
好幾次,品牌主都傳訊來跟我說,謝謝我跟他們的顧問會議,擋下了他們的某個行銷決策,而過沒多久,感謝我幫他們省了多少不必要的預算,以及避免他們跳入火坑⋯
自從10/1開始,我的新品熱銷策略線上課上線後,我幾乎每天都在改學生作業,陪跑他們用系統化科學化的作法做新品行銷策略,至今一個多月,也收到了許多好消息!
有認真的同學,已經把全部章節都看完,還使用我提供的「行銷模版」做新品的提案策略,獲得了老闆的高度肯定 !
也有同學照著做,為新品爭取到200多萬預算,還有好幾個同學,終於將新品策略完整產出,談好代理,跟老闆確認好目標和預算,準備上架了!
前面慢一點,後面成功真的比較快
從數據分析、市場評估、消費者洞察、財務試算、目標訂定、預算分配、行銷時程和執行,這樣才是完整的行銷策略提案喔!
大家加油 讓數字幫你說話
瀏覽數量: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