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經理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外商品牌經理在做什麼,具體的工作是什麼?我常被同學問到這個問題,也有同學問我外商品牌經理要具備什麼能力和技能⋯需不需要繪圖、做影片、Google投廣等,其實,外商在行銷上的分工與職涯階梯是很清楚的,大多外商行銷的職涯可能是這樣『行銷專員>品牌副理(ABM)>品牌經理(BM)>資深品牌經理(SBM)>行銷經理(MM)』,那這些層級上有什麼差異呢?
其實品牌副理和品牌經理做的事大多都是雷同的,只是扛的責任有些差異!
從升任品牌副理後,往上品牌經理,並不需要會做圖、剪影片,也不用google投廣證照,主要更看重的核心能力有幾點:
(品牌副理-品牌經理-資深品牌經理共通能力1~3)
1. 數據分析能力:
外商品牌經理非常需要看大量的報表與數字,公司內部有:銷售數字、通路銷售數字、促銷成效、公司自營的社群平台成效,外部有:市場總銷額、市場成長率、各品牌市場佔有率、消費者對品牌知名度、考慮度等品牌印象⋯⋯等
外商在行銷決策上很重視『Data driven』,也就是『有所本』,你是憑數字在做決策,而不是靠感覺在做決定,外商的報表非常非常多!步調又快!因此,在Excel分析能力上一定是要熟練的,也要有邏輯夠細心,不然很容易在做行銷專員時光看報表就痛苦萬分,也不可能有升到副理、經理的機會
2. 消費者洞察能力:
外商品牌大多都會購買外部市調公司的資料協助做行銷決策,像是:尼爾森的市佔率、Kantar的消費者行為與態度、跨品牌健檢等,時不時還會為新品上市做FGD(焦點群體訪談),或是線上調查,做新品概念與溝通策略的評估,不管是量化或質化調查,重點不在於讀懂這些市調報告,而是在於你如何進一步洞察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舉例來說:市調公司說Z世代消費者不喜歡你的品牌,原因是品牌形象太老,那這個原因可能只是表面,你必須領導市調公司進一步深挖,才能找出,Z世代為何這樣覺得,以及還有哪些他們沒說出口的真正原因
3. 簡報邏輯力:
外商行銷往往有國外的窗口要對應,有regional team也有總部,regional team依照不同外商可能管亞洲區、北亞區、大中華區等,總部則是更上一層,管理各個region,所以每年都會做下一年度,甚至接下來三年度的Brand plan(品牌計畫),以及當上新產品時,也必須做報告,好讓這些老闆們可以了解台灣要幹嘛,讓他們支持以及同意這個行銷計畫與預算,所以在簡報或報告的邏輯力要夠強,這也是前面兩個核心能力會累積到這,你有數據分析能力、消費者洞察能力,自然你可以把邏輯講清楚,讓國外老闆們先理解台灣市場長什麼樣子、台灣消費者又長什麼樣
(品牌經理-資深品牌經理共通能力4~6)
4. 品牌策略思考力:
當你清楚市場、洞悉消費者,你也選好了適合的產品,你得以產出完整的策略,而這個策略藍圖包含了:品牌定位、價值主張、目標客群設定、行銷溝通策略、通路策略、數位策略等所有的行銷組合,最重要的是你知道這些行銷組合能為你的品牌帶來什麼具體成效的提升,這一切都是『Data driven有所本』,有了策略、有了行銷計畫、有了KPI,那自然能讓國外總部、台灣老闆及各部門支持與投入更多行銷預算。所以品牌經理很像火車頭,必須清楚知道要往哪去,該走多快,凝聚跨部門的共識
5. 高度績效導向:
品牌經理以上往往都掌握著品牌的P&L (Profit & loss),也就是一個品牌能賺多少錢,每個產品線該分配多少行銷預算,以及這些行銷預算能達成多少業績、提升多少市佔率,這些行銷計畫的ROI如何,那這些數字怎麼來的?行銷預算該如何分配,KPI該怎麼設定,這又回到上述的幾個關鍵能力了,當你有清楚的策略藍圖,這些行銷規劃及對應的KPI自然清清楚楚,不是東做西做,然後不知道哪個有效;所以品牌經理跟品牌副理最大的差別在於扛的責任大小⋯⋯
6. 關鍵決策力:
品牌經理因為要扛更大的責任,做更多決策,甚至即時因應市場變化去調整,所以決策力也很重要,而這一點就跟品牌策略能力有強大關聯了,當你的品牌行銷策略非常完整,你不會因為其他部門一句質疑就動搖,也不會因為某個競品做了什麼就覺得要跟進,你會回歸到品牌策略藍圖,也能夠更容易透過品牌策略的完整藍圖,一一跟相關部門說清楚,讓大家都有共識,而專注的去把行銷規劃中的每件事做好,達成最終品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