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代言人到底有沒有效?

💬 找代言人到底有沒有效? 
 那些知名品牌在做的事,你根本不該學!

我在品牌課程中很常使用品牌漏斗Brand Funnel來解析行銷個案,品牌漏斗從上到下,依序是:

知名度、考慮度、轉換度、忠誠度、推薦度

第一個你應該先破解的迷思!

有知名度不等於會有業績、有客戶!

💬 為什麼這是一個迷思?  那是因為你先進行了假設⋯⋯

你會假設:「有了知名度,打開上層漏斗後,就會很順的把流量帶到下層漏斗做轉換了!」


但事實上根本不會是這樣!

你應該去仔細檢視你的品牌的品牌漏斗到底痛點在哪,也就是你的品牌實際上到底在哪個環節流失最多客戶? 哪個環節又最穩? 針對痛點去改進,針對強項去優化,這樣才能縮小流失,精準做對行銷然後留住客戶!

 

舉例來說:
可口可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知名度99%+),會喝可樂的人也幾乎都會優先選擇可口可樂這個品牌(考慮度也有80%+),所以這個品牌在上層漏斗完全沒有問題!

💬 高知名度、高考慮度,品牌漏斗的哪個環節是可口可樂的痛點?

轉換度,Why?

因為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少喝含糖飲料少喝汽水⋯⋯ 所以喝可樂的人變少了,或是原本愛喝可樂的人喝的頻率變少了, 所以可口可樂才會出Zero和Light去補足在品牌漏斗中『轉換度』上的流失!

以One Boy為例:

不管是冰峰衣還是衝鋒衣,總是重金請代言人來大打知名度,我做市調詢問,從品牌漏斗上層問到下層,答案幾乎都是:知名度90%+,考慮度瞬間銳減到40%以下甚至更低,轉換度更是個位數。
所以One boy在知名度沒問題,可是在考慮度和轉換度的環節卻大量流失客戶,導致最後留下的人所帶來的業績,其實跟所投入的行銷廣告預算完全不成正比!


所以,如果你以為
你的品牌有了知名度就會有業績,這是大錯特錯的!

💬 那為何這麼多品牌愛找代言人?找代言人有效嗎?

首先,你要釐清你的行銷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找代言人是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

對,就是只有要提升知名度,不為了別的!那找代言人加上你有足夠的媒體預算宣傳曝光,當然有效!所以,One boy找代言人有沒有效,對知名度的提升來說,當然有效。

許多知名品牌與國際品牌,他們在找代言人要的往往就是知名度而已!

所以後續行銷確認的KPI是「這個代言人幫助他們把新品或品牌知名度從 xx% 提升到 xx%」

目標是知名度,

那KPI也是知名度的提升比率,這是緊密相關的,這樣才能判斷是否有效!

💬 但如果找代言人,期待的是幫你帶來業績,那你有很高機率會失望!

因為像前面所說的

從品牌漏斗的『知名度』『轉換度』

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大幅流失

而且這還關乎到,
你的目標客群有多重視代言人這個因素,
你的目標客群又多可能因為代言人而去做購買! 

我之前就聽好友抱怨,某本土品牌想換代言人,原因是老闆不滿意代言人的成效,我問他為什麼?

原本代言人已經很知名形象也很好,感覺對這個品牌的形象與知名度都是有正向幫助的,結果好友卻説因為老闆覺得這個代言人沒幫公司帶來多的業績,所以要換代言人…… 然後我們互看了彼此嘆口氣!

這就是行銷目標的問題啊!

所以後續在Check KPI時就拿了業績來衡量請代言人的效益,自然沒效啊!因為品牌知名度在上層,業績轉換在下層,你做的事是針對上層的知名度與考慮度,卻要KPI直接落在下層漏斗的轉換度,這就是很大的迷思與錯誤!

這個老闆要的

既不是知名度,也不是品牌形象,其實就是業績!

💬 那為何這麼多品牌愛找代言人?找代言人有效嗎?

學生在課堂中常常疑惑問我

 我看到那些國際品牌知名度都很高了!為甚麼還要請代言人呢?


先:你要站在國際品牌的高度看這些品牌的決策

他們請國際代言人,可能是想要補足在某些市場或某些客群的心佔率(考慮度),例如:想透過代言人主打歐美市場,或是更貼近Z世代消費族群。總之請代言人不是只為了台灣市場在做這件事!請代言人更多時候是為了『品牌形象』或是『主打某系列新品帶出特定形象』

例如:蘭蔻過往給人的品牌形象比較老氣,所以找來莉莉柯林斯做代言人,搭配新品小黑瓶做全方位的整合行銷,去提升年輕客群對蘭蔻的好感,並進而提升品牌漏斗中第二層的考慮度!

又例如:Adidas找來Blackpink做全球代言人,很可能也是為了品牌形象能更貼近年輕人,讓品牌更有潮流感

不管是蘭蔻還是Adidas,他們品牌都很知名了,所以不是要強化品牌知名度,更多時候是為了『品牌形象』,以及透過代言人來強化品牌的『個性與調性』,讓他們更能接近他們想要的目標客群。

提升這個品牌在目標客群心中的佔有率
有了心佔率才會有後續的考慮度。

💬品牌請代言人時,
必須設定清楚的品牌衡量指標!

也就是在請代言人以前,品牌知名度多少,品牌形象如何,在請了代言人後,品牌知名度是否有提升,品牌形象又是否有轉換。

他們後續是在確認這些品牌指標,


而不是在確認業績是否提升!

甚至許多知名外商,每年都會幫自己的品牌進行品牌健檢(Brand health check)
以衡量不同群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感知,因為這些品牌指標,會影響這個品牌中長期的競爭力!這也是外商品牌和本土品牌做行銷的非常非常大的差別!

那些知名品牌或外商品牌請代言人,很可能真的就是專注在品牌形象轉換,或是提升某目標客群對這個品牌的好感度與心佔率,這些都是在品牌漏斗中的考慮度環節,而他們也有相對應的KPI指標做後續成效的衡量。

是,大多的本土企業和品牌平常是沒在做以上這些品牌指標的衡量,也就是沒有品牌形象、品牌好感度、品牌心佔率的數字,沒有所謂Baseline,所以就會變成,請了代言人以後,行銷人覺得是為了提升品牌的形象與消費者好感度,但是最後老闆還是拿業績來衡量成效,然後結論就變成代言人沒效,行銷提案無效……

因為你一開始就沒設定清楚的行銷目標,也沒有相對應的KPI可以衡量

有沒有效,

取決於你的行銷目標和衡量指標是什麼!

應該審慎檢視你的品牌漏斗關鍵痛點是什麼,針對痛點去補強,
針對優勢去主打,而不是看別人做什麼,自己跟著做什麼,當然沒效喔!

lfgb_vstory

我是Vicky,在外商13年多,跨足不同產業,分享那些外商的行銷案例和職涯故事。

只有 WordPress 網站管理員能看到這項錯誤訊息

Error: No feed found.

Please go to the Instagram Feed settings page to create a feed.

購物車
那些外商教我的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