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中行銷部門的分工與KPI

在消費品產業中,外商在行銷上的分工主要分成以下:

 

產品行銷(PM) 

負責產品的各種大小事,新品策略、產品包裝、標籤、產品的產地與配方等,需要常跟總部溝通,以及和跨部門協調許多事,包含:需求量、換工廠、配方調整需合台灣法規、更換標籤及相關外包裝的各種溝通,更重要的是產品的定位、市場分析和業績預估及P&L 把關

 

品牌行銷 (brand marketing) :

負責該產品的品牌行銷,包含品牌調性的把關、品牌溝通策略(brief to agency) 和代理商們產出溝通創意與主題,並且將整個行銷活動完美執行,並且從績效中去調整,具體來說:從品牌溝通策略、產品主視覺、電視廣告、數位廣告、KOL合作、異業合作等與品牌溝通相關的

 

通路行銷(trade marketing) :

負責和各通路的業務及客戶經理談定通路促銷方案及陳列資源,像是促銷方案的分析,買一送一還是加1元多一件哪個更能帶動業績彈跳,以及陳列位的制作、設計與擺設,如何做到更吸睛更能轉換業績,以及通路資源的協調,有時候通路會為了價格或相關資源吵架,這個通路做了折價,另一個通路看到就要跟價,這時候通路行銷必須出來協調擺平,才不會造成業績波動過大以及傷及利潤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

數位行銷是這幾年開始被從品牌行銷中分出來的,所以在工作上的分工也是最模糊和有比較多差異的,有的是只要跟數位相關就給數位行銷(這種很少),比較多是讓數位行銷去管理不同的平台的績效:FB, IG, Line & website & TikTok 等,找網紅KOL讓成效極大化,有些數位行銷也負責EC通路的行銷策略和活動擬定,像是如何幫momo帶客做業績轉換,另外,數位行銷部門通常也會去跟大家分享最新的數位工具趨勢以及把關代理商的投廣效益,但是工作確實和品牌行銷有很多重複之處

 

基本上PM和品牌行銷都是一人身兼二職,負責產品也負責品牌

KPI也背最多職稱就是產品經理或品牌經理,也是行銷中最核心的角色,因為掌管了產品定位、品牌溝通策略和大多預算,KPI往往也背最多,該產品的業績、市佔率、品牌知名度、考慮度及產品毛利等,還有預算掌控度,合作窗口也最多,非常需要時間管理、專案管理及跨部門溝通協調能力

 

通路行銷的KPI比較是和通路業績相關

各通路是否達成目標,貨架陳列是否到位,一樣也看預算掌握度,通路行銷很像業務部門與PM的橋樑,去溝通品牌想達成的目標,在通路上選擇最適合消費者的方案,創造業績及市佔極大化

 

最模糊的數位行銷,KPI也相對模糊

因為許多工作範疇和品牌行銷重疊,在KPI上也相對模糊,大多會背和社群平台管理相關的媒體KPI,例如:平台觸及率、互動率、黏著度,KOL & Youtuber 的業配成效等,比較明確的可能是負責EC通路的業績轉換或達成度。

 

在外商中,最好跳槽和能持續升職的就是PM品牌行銷的角色了

因為是核心角色,相關KPI明顯,在公司能見度高,掌握的資源也多,往往也是行銷人最想爭取的角色,但是工作壓力也是最大的!尤其在FMCG步調更快,事情多且雜,適合積極、熱愛挑戰、主動溝通協調找答案的人

lfgb_vstory

我是Vicky,在外商13年多,跨足不同產業,分享那些外商的行銷案例和職涯故事。

只有 WordPress 網站管理員能看到這項錯誤訊息

Error: No feed found.

Please go to the Instagram Feed settings page to create a feed.

購物車
那些外商教我的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