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人永遠的功課-向上管理

最近一個學生來找我做1:1諮詢,她行銷資歷8年多,過去都在媒體代理商(乙方)。

去年上了我的品牌策略實戰班後,確認了自己的目標,想轉往外商品牌端(甲方)發展,上完課後半年的她,已經進了知名外商品牌。

這次的1:1諮詢,她告訴我:

開始在品牌端工作後,發現自己原來不擅長聚焦,以及把想法好好跟老闆簡報清楚,
一個提案每次都要過好幾次⋯⋯
 

她問我該怎麼向上管理?該怎麼在工作中練習聚焦與分析?

💬 向上管理,永遠是品牌端行銷人的功課

量化找重點,永遠都讓數字幫你說話

我很常用80/20法則,也就是 80% 業績來自哪 20% 的品牌或是客戶,用80/20法則去聚焦在重點問題上,永遠先找出重點!因為問題太多,就沒辦法解決,也沒人想解決,這是人性⋯

💬 分析找洞察,透過數字給出應用與建議

也就是「From Data to Implications」,很多行銷人報數字(data)就是在唸數字而已,沒有在找數字後面的原因,更沒有給出應該怎麼做,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基於數字的分析,給出「應用與建議」!同時,我建議不要一次給一堆建議⋯因為太多就等於沒重點,沒重點就不會有follow up actions!

在給出老闆「應用建議」時,應該去練習一次只講3件事

在這個情況下,怎麼推斷出最應該解決的3件事?

舉例來說:各品牌的EC業績都下滑,其中XX品牌因為業績佔比最高,下滑幅度最大,故決定以XX品牌為主,深挖背後原因,找到原因1.2.3點,針對這3點,再給出3項建議 

💬 提出建議前,先思考可行性

行銷人提建議時,應提出可用、可落地的建議!

不然就是無效的分析與提案,
甚至可能會引起老闆/主管的不滿⋯⋯

那什麼叫做有用可落地的建議?
假設你的分析是:
業績下滑,是因為競品出現,且因行銷金額投資很高,導致瓜分了自己品牌業績,
然後你的建議是:把行銷金額拉高到跟競品一樣,跟他們拼了!
但你明知道今年行銷預算只有給你多少,此路行不通,
或是你知道拉高行銷預算,公司一定不會賺錢⋯
那你還這麼提,基本上老闆/主管也只會生氣而不滿而已⋯⋯因為這是一個行不通的路

💬 下一步,需要思考可能性!

沿用上述例子,你得出的建議是:
把現有行銷預算,集中分配給業績相對沒下滑的通路,在該通路做更多的投資,換取通路更多陳列曝光與支持,好把業績提升xx%
 那這樣的建議就是有可行性,就可以讓業務去談看看,看是否有機會,這才是有用的建議

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 有被聚焦且足夠明確!

向上管理一向不容易⋯⋯

我自己過去遇過各種老闆/主管,有行銷背景的主管,也有完全不懂行銷的主管,老闆的風格也很不同,有韓國人、澳洲人、中國人、新加坡人⋯
不同國家的老闆因為文化不同,溝通風格也有很大的差異
但是我發現面對不同的老闆的共同解法:

共同點是「數字會說話!」

當把績效量化,把數字分析清楚,再把應用與提議精準講清楚,討論就能聚焦許多,會議也會有方向與結論。

✏️ 給乙方行銷人的一個建議⋯⋯

把溝通語言轉換成甲方業主有感的企業指標
盡可能用「企業指標」來跟業主溝通和提案,而不是用「媒體指標」自己一直講⋯

何謂企業指標?
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誠度、加入會員數、加入購物車數⋯⋯等

何謂媒體指標?
觸及率、CPM、CPC、VTR⋯⋯等


  ・當你一直在講媒體指標,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次campaign有百萬觸及和多少互動
業主就會回你

百萬觸及可以帶來什麼?為什麼你說的一副成效很好,我卻沒業績轉換!?

如果你不善長轉換媒體指標成為企業要的行銷指標,
或是你也不知道為何媒體代理商建議你該打多少觸及,這些觸及能帶來多少轉換?多少互動可以帶來轉換?或是你不知道如何量化去選擇KOL

推薦你們報名這門課「品牌漏斗量化行銷課」!

在這門課,我會用品牌漏斗搭配各種實際的行銷情境讓大家作量化行銷效益的練習,

好把預算放對地方,做對行銷!

讓我一起用數字說話,說服老闆與主管,讓專案推動更順利吧!

lfgb_vstory

我是Vicky,在外商13年多,跨足不同產業,分享那些外商的行銷案例和職涯故事。

只有 WordPress 網站管理員能看到這項錯誤訊息

Error: No feed found.

Please go to the Instagram Feed settings page to create a feed.

購物車
那些外商教我的事
返回頂端